为什么武则天的墓挖不动?唐玄宗到底怎么死的?
为什么武则天的墓挖不动?
说起武则天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,作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皇帝之一,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充斥着太多的传奇。就她的个人身世来说,从十多岁就进宫服侍唐太宗李世民,被封为才人,不过似乎李世民对她并不感冒,因此在李世民在位期间,武则天并未生育有子女。
但虽然老李不爱她,小李(即唐高宗李治)却对她爱得死去活来,等到李治继位之后,便上演了一出“废王立武”的好戏,即将王皇后废除,立武则天为皇后。但是权力欲望爆棚的武则天并不仅仅局限在后宫之主这个位置上,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国之君。
天授元年(即公元690年),武则天称帝,时年67岁。武则天在朝执政长达十五年之久,82岁驾崩。武则天在世的时候,光鲜亮丽,威服四海,在死后却给世人留下了重重迷雾。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她的陵墓——乾陵!
这座规模浩大的乾隆,是武则天与丈夫李治的合葬墓,在唐朝的“关中十八陵”中,有十七座帝王陵寝已经惨遭盗墓贼的毒手,墓中的金银宝器被早已被盗掘一空,但唯独武则天的乾陵却完好无损!
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:“武则天的乾陵千百年来为何无人敢盗掘呢?”
实际上,武则天的乾陵不仅被盗掘过,而且每次被盗掘时,其盗墓贼的规模都不小。据史料记载,在唐高宗去世之后,武则天下旨将国库里三分之一的金银为其陪葬。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,她的儿子唐中宗又将国库里三分之一的金银作为陪葬,放进了乾陵地宫。因此可想而知,乾陵里面的金银宝器之多。根据一些文物专家推测,乾陵里面的宝贝光重量就有五百吨之多。
因此在历史上,不遭到盗墓贼光临是不可能的,至于说不敢盗掘,那更是无稽之谈了。那么究竟是谁去盗掘过呢?
当然了,乾陵里宝贝很多,千百年来遭到过无数次的盗掘,其中比较严重的盗掘活动有一共有三次。
第一次盗掘活动发生在唐朝末年,农民起义领袖“黄巢”,在其军饷匮乏之际,他便决定盗掘乾陵,于是他便派出四十万军队前去盗掘。但是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挖掘,却始终没有找到地宫的入口,只挖出了几条四十多米深的大沟。
第二次盗掘活动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,耀州的节度使“温韬”,因其盗掘的陵墓很多,故而被誉为是“史上最大的盗墓者”。当时他率领着几万人带着铁锹等工具去挖掘,但其结果也跟黄巢一样,什么也没捞着!
如果说前两次盗掘是因为盗墓工具落后的原因,那么第三次盗掘就完全是乾陵真的坚固了。这次的盗掘活动发生在民国初年,军阀混战时期,军阀孙连仲派出一整个工兵团去挖掘。这一次,孙连仲的军队可不像黄巢或者是温韬等人一样用传统的铁锹铁镐,而是用炸药。不过即便如此,孙连仲最后也是一无所获。
那么这武则天的陵墓为何这么坚固呢?为何数万人都不能将其挖动呢?还有,这真正的地宫入口又在哪儿呢?
关于武则天陵墓为何这么坚硬,实际上跟它的具体建制有关,因为我们知道,在太宗时期,开创了“依山为陵”葬制,乾陵则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,梁山坚固,为其陵墓做了很好的保护。再加上人为地进行巩固,封层,使得其地宫坚硬,且隐蔽。当然了,梁山体积庞大,如果不熟悉乾陵地宫的具体方位,而只是一味的挖掘的话,也很难做到。
不过在1958年的时候,当地几个农民在放炮炸石的时候,无意间炸出了墓道口,经鉴定这就是乾陵地宫的地宫入口。其挖掘情况与《旧唐书·严善思传》“乾陵玄阙,其门以石闭塞,其石缝隙,铸铁以固其中”的记载相同。
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:乾陵千百年来虽然受到了无数次盗掘,但其地宫始终都没有受到损害,其原因除了乾陵本身坚固之外,还与其地宫隐蔽有关。当然了,这也跟盗墓贼本身不熟悉乾陵建制有关,因为千百年来盗墓贼都没有找到地宫入口,却被几个农民无意间发现了!但无论是什么原因,只要没被盗掘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了!
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,一个鼎盛的王朝、国力强盛,在世界范围内都声名显赫。所以唐朝也常常出现太平盛世,先有唐太宗李世民的“贞观之治”,后有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的努力,又有唐玄宗李隆基的“开元盛世”。
但是纵观历史上的统治者,做明君的人不少,但是能从登基一直到政治生涯结束,能一直做明君的真是少之又少。唐玄宗李隆基先是开创了“开元盛世”,但是他的统治却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
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
公元712年,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坐上龙椅,开始了其长达四十四年的统治。唐玄宗李隆基不仅在文艺方面有才华,在治理国家上也很有抱负和能力,所以他从登基开始就勤政爱民、重用人才。
在姚崇、宋璟等良臣的辅佐下大刀阔斧,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。这样一来,开元年间百姓安居乐业、社会稳定发展、政治清明,达到了唐朝建国以来的又一大盛世。
李隆基二十七岁登基,二十几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管理国家大事,精力旺盛的李隆基也慢慢步入晚年。这个时期唐朝还属于“开元盛世”,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,唐玄宗对政事已经有所松懈,注意力也慢慢转向了诗词歌赋。
就在这种情况下,公元740年,李隆基遇见了娇美如花的杨玉环,但他遇到了最大的问题,就是杨玉环的身份却是自己的儿媳。虽然有困难,但是对于当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很难有得不到的东西。
唐明皇李隆基假借为母亲祈福,让杨玉环出家,很自然地再把杨玉环接进宫里,当自己的爱妃。杨玉环本身也能歌善舞、通晓音律,所以和唐玄宗可谓心意相通、琴瑟和鸣,常常是玄宗弹琴,玉环跳舞。
几年以来,两人的感情仍然不断升温,杨玉环也是朝夕相伴在李隆基的身边,二人也是如胶似漆。很快,天宝四年,杨玉华就升为贵妃,成了当朝最受宠的红人。
自从公元742年,唐玄宗改国号为天宝以后,几乎是李林甫一手撑天,把持朝政。李林甫做官只知道一味地溜须拍马,迎合唐玄宗的喜好。他担心边境的文人将领立了军功,来抢自己的宰相之位,就上奏唐玄宗。
李林甫建议玄宗任用不识字的蕃将担任边疆的节度使,虽然有张九龄这样的贤臣相劝“此举不妥,应当慎重”,但是唐玄宗一意孤行,并没有理会,在无形中埋下了唐朝衰落的种子。
安史之乱!唐朝之殇
一个国家不是一瞬间突然灭亡的,国家衰亡的种子是慢慢长大的。在边境,一个偷羊的壮汉即将被棒杀,但是他垂死挣扎,得到了幽州节度使的注意。
这个壮汉立即抓住这根救命稻草,巧舌如簧,献上自己平定战乱的建议。而节度使张守珪觉得眼前的偷羊贼好像真的有些本领,所以就任命他为捉生将。
可是就这样一名最底层的军官,最终竟然想要吞下整个大唐,而这个人就是安禄山。安禄山精通各种少数民族语言,和周边各族的将领也有一定的关系,再加上他沟通能力强,很快就在军中立下了累累战功。
安禄山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在平定契丹中是唐军损失惨重,按律当斩,但是张守珪将安禄山此前的战功一一写下,并且承给唐玄宗,唐玄宗不顾宰相张九龄的反对,让安禄山戴罪立功。
安禄山也常常贿赂来考察的节度使,让他们在皇帝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。当然,仅仅是这样就想得到皇帝的青睐肯定是不够的,所以后来安禄山当上节度使以后,上朝的时候常对唐玄宗表忠心。
不仅如此,安禄山更是认比自己小很多的杨贵妃为母亲,不断巴结杨贵妃和唐玄宗,哄得二人非常开心,所以安禄山的权势、实力和野心也都一直攀升。
公元755年,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了这场“安史之乱”,他们从河北南下,攻占洛阳,又攻下潼关。这时唐玄宗却逃跑了,他带着杨贵妃一路逃到了马嵬坡,也就在此地发生了“马嵬之变”。
也在此地,李隆基爱江山不爱美人,杨贵妃被迫上吊去世。简单来说,唐玄宗当时已经无法力挽狂澜,连自己都救不了,又怎么可能能拯救李唐王朝呢?
唐肃宗的100个美女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唐玄宗仓皇逃跑的时候,时任太子的李亨从马嵬坡北上灵武。同时,他还被拥立为皇帝,也就是唐肃宗,唐玄宗也变成了太上皇。
唐肃宗上位以后就开始了反攻,李亨把镇守西北的精兵内调,加上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帮助,终于在763年平定了这场战乱。“安史之乱”被平定了以后,当了十八年太子,一直小心谨慎的李亨终于手握皇权。
自古以来,皇帝讲究禅让或者继承,可唐肃宗的皇位毕竟不是唐玄宗直接给他的,而是他自立为帝,所以如何处理与太上皇的关系。也成了李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。
对于此事,历史上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,说是:李亨为了牵制太上皇的权利,就送给唐玄宗一百多名美女来服侍他,而送美女之名,行的可能是监督之意,李亨的防范之心还是很重的。
当了几十年皇帝的李隆基,也深知儿子的担心,为了打消儿子的疑虑,他开始以斋戒修道为名节食。我们都知道,老人本就身体脆弱,如果再节衣缩食,生命肯定是活不久的。
果不其然,唐玄宗的身体日渐消瘦,一天不如一天,不到两年便去世了,唐肃宗的皇位也坐稳了。可惜的是,唐肃宗李亨接手的唐朝已经不再是盛世了。
相反,在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经济损失惨重,中央的权利也在衰颓,地方的藩镇割据一直都是隐患。再加上,李亨在位期间重用宦官,使得宦官权利膨胀。
另外,李亨非常宠信张皇后,打破了后宫不得议政的规矩,所以李亨有时甚至要受张皇后的牵制。最终,做了六年皇帝的李亨,担惊受怕、生病而死,此后李唐王朝急剧衰落、直至灭亡。
总的来说,我国封建王朝的继承,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,帝王家的父亲与儿子并不是纯粹的父子关系,有时会转变为君臣关系,有时也暗含提防和算计,甚至演变为弑父或者杀子。
也是因为如此,唐肃宗才会那样地方自己的父亲吧。同时,一个朝代的盛衰好像是不变的历史规律,月满则缺、水满则溢。盛时,统治者一般都勤政爱民、重用贤臣,励精图治、不断改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