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来临前的9种预兆 地震后为什么会下雨?

地震来临前的9种预兆

1.

前震预警。一般在发生大地震之前,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小地震,这些小地震都很轻微,让人感觉像是一辆重型车辆驶过一般。

2.

看泉水。一般在大地震发生之前,井水、河水、泉水等这些水位,都会出现一个突然上涨的异象。

3.

观察穴居动物。在地震前期这些的动物忽然会从洞中跑出来,成群结队的大白天也出来活动等这些反常行为。

地震后为什么会下雨?

在电影中,一般发生地震之后不久,紧接着就会有一场大雨,很多人认为这是电影效果,为了表示灾难。但事实上现实中也是如此,历史上有很多大地震后下雨的案例,那么问题来了,地震和雨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?

在回答地震和雨之间的关系之前,你先简单了解一下雨是怎么形成的。

我们知道,地球上的液态水会蒸发成水分子,飘入到大气中。由于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,而地球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,所以水分子相对于大气而言要更轻。

四同定律

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:同温同压下,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相同。因为这个定律拥有四个“同”字,所以又被称为。

如果一个地区的空气中水分子较多,由于水分子相对于氮气和氧气而言更轻,所以水分子会像气球一样慢慢上升。

在上升的过程中,地球的气温和压强也在不断变化,包裹住水分子的“气球”会在压强和气温的变化下不断膨胀。当到达一定的高度时,此时的空气中将无法包裹较多的水分子,所以水分子就会析出。

但是,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几乎不会凝结在一起,即使偶尔碰到也会很快散开。好在,大气中并不是纯洁无瑕地,而是有很多灰尘微粒等,这些灰尘微粒就会充当凝结核的作用,水分子会凝结在灰尘微粒周围,形成小冰晶以及小水滴。

但是,这些小冰晶和小水滴的个头非常小,所以组成的并不是雨,而是云。

如果这片区域有较多的水分子时,这就意味着凝结核会凝聚更多的水分子,此时就会形成雨滴或者雪花,落在地面上,这就是雨和雪的形成机制。

地震之后之所以会形成雨,其实是因为地震导致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多,以及这片区域内的水分子增多。

地震雨

地震的发生和板块运动有关,我们知道,地球内部并不是一个冰冷的固体,而是有一个炙热,由于地心的温度超过了5000摄氏度,以至于把整个地幔层都烤融化了,使得这里的物质呈熔融状。

当高温的地幔层遇到冰冷的岩石层时,会发生热对流现象,热对流导致地球板块运动的发生。地震的发生通常也和板块运动有关。

板块发生运动时,会导致板块与板块之间积累大量能量,当蓄力过度时将会引发地壳破裂,从而发生地震。

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,会将地壳内集聚的巨大能量释放到空中,使得地面温度升高,而较高的温度会使得水分蒸发速度变快。

地面之下的水汽,也会沿着地震的裂缝进入大气之中,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增多,形成云层,而且云层含水量也会变多。

另一方面,地震在发生的一瞬间,会摧毁当地的建筑物或者破坏当地地貌,导致地面上的尘土飞扬到天空中。这些尘土微粒就会充当凝结核,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一起,形成小水滴甚至小雨滴。

于是,通常地震之后都会伴随着下雨。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震之后都会下雨,这还要看地震等级,和这里的温度、纬度等各种因素。比如: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的地震,很少会下雨。

其实不止地震会引发雨水,森林大火也会导致降雨的发生,而且森林大火持续的时间越长,降雨量就会越大。

这是因为森林大火发生时,较高的温度会导致土壤和植被中的水分被蒸发;而大火焚烧时的灰尘会进入到大气层中充当凝结核,导致降雨的发生。比如:去年下半年澳大利亚轰轰烈烈的森林大火发生后,紧接着又迎来了一场大洪水。

总结

我们常说大灾之后有大疫,其实就是因为地震之后通常会有降雨的发生。这是因为在古代科学水低下的时候,人类无法提前预估地震的发生,也没有先进的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,导致每次大地震,都会有大量人口死亡。

而大量人口死亡后如果来不及掩埋,会导致当地微生物泛滥,当地震之后的降雨冲刷遗骸时,会导致遗骸上的微生物混入地下水或者饮用水中,使幸存下来的人生病。

再加上地震后容易形成堰塞湖,如果地震后降雨过多,很可能导致堰塞湖崩溃,对下游产生威胁。

根据这些现象,有经验的救援队伍在救援时,会对这些潜在的威胁进行及时梳理,不至于酿成二次灾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