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吃饺子的风俗由来是什么?冬至吃饺子的寓意
冬至吃饺子的风俗由来是什么?
1.
据说,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据考证,这种习俗,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
2.
另外,民间认为冬至吃馄饨或水饺。可以保护一冬耳朵不被冻。河北滦县人则认为冬至吃完馄饨后可以使人更聪明。但是在江苏苏州。人们在冬至日要吃面。有俗语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面,平平安安直到年。”
冬至吃饺子的寓意
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。冬至日的白昼虽短,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,冬至之前不会很冷,因地表尚有"积热",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。
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,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,显然偏迟。时至冬至,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,民间由此开始“数九”计算寒天,并且用美食庆祝冬至的到来。
冬至吃饺子,是为了不忘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之恩,至今在我国北方地区,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相传饺子原名“娇耳”,是“医圣”张仲景发明的。一年冬天,张仲景见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,耳朵都冻烂了,他心里非常难受,于是冬至那天起,他叫弟子搭起医棚,舍药救伤。
张仲景的药名叫“祛寒娇耳汤”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,在锅里煮熬后切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“娇耳”,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,每人两只“娇耳”、一碗汤,人们吃下后血液通畅、两耳变暖,烂耳自然就好了。
而这样一个治病的“娇耳”,慢慢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吃的“饺子”。所以,冬至吃饺子,不仅仅是吃货们的大“福利”,更饱含着浓浓的温情,传递着人间大爱。
张仲景(约公元150~154年——约公元215~219年),名机,字仲景,东汉南阳涅阳县(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)人。张仲景编著的《伤寒杂病论》集医家之大成,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,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,是中医的灵魂所在。
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而现在冬至吃饺子的寓意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。“饺子形状像元宝,有发财寓意,所以说,这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。”